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安市乡村振兴博士后联合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人社局 发布时间:2022-05-20 11:45
字号: 下载 打印 收藏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六安市乡村振兴博士后联合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2年5月20日



六安市乡村振兴博士后联合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构建具有博士后特色的企业创新联合体的部署,实现博士后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服务好,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决定实施乡村振兴博士后联合体建设工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实施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通过推进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组建六安市乡村振兴博士后联合体(以下简称博联体),搭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博士后人才“联招、联育、联考、联用”的平台,破解我市博士后人才招收不足、科研平台吸引力弱等难题。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支撑,吸引市内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参与,共同推进特色农业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关键性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创新一体化,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人才强市、科技兴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目标

(一)聚焦科技创新。以我市特色农业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为导向,联合开展科研课题、科技创新项目攻关。对于企业存在的个性技术难题,由博联体承担技术攻关,受益企业为项目经费承担的主体,研发技术成果为受益企业所有。以设立的科研创新项目为抓手,组织开展关键性技术攻关,力求推出一批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解决制约我市上述领域发展的技术瓶颈。

(二)加强人才培养。针对我市特色农业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人才链、技术链中存在的短板和突出问题,逐步调整优化博联体专业结构。参与的市内、市外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每年新招收的博士后不少于20名。到2025年,争取博联体在站博士后达到80名,以博士后为主体的科研创新团队不少于10个。

(三)助力产业发展。围绕我市重点特色产业设置科研项目,聚焦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绿色食品与生物医药、数字创意与现代服务业等“5+1”产业领域,由市发改委负责统筹产业规划,市直相关部门负责相关产业的项目征集。通过企业技术难题征集、专家考察调研、专题研讨会等方式,收集我市特色农业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面临的技术难题和卡脖子技术,建立项目库,定期发布项目需求,通过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开展产业科技项目攻关。

三、组织架构

采取“1+6+N+N”的组织架构。“1”为主建单位,即六安市乡村振兴博士后联合体;“6”为共建单位,即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4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东部战区总医院和安徽应流集团等六安本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第一个“N”为参建单位,即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博士后设站单位;第二个“N”为全市各类市场主体。

(一)主建单位

六安市乡村振兴博士后联合体下设:乡村振兴博士后联合体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博联委”)、乡村振兴博士后联合体办公室(以下简称“博联办”)。

博联委主要负责主持博士后考核、项目申报推荐等工作,协调开展学术交流、创新论坛等活动。博联委主任由市政府聘任,博联委委员由共建单位和参建单位推荐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技术能力的专家代表组成。

博联办主要负责博联体工作规划和管理制度的制定、运行实施、导师库建设等工作;统筹协调博士后的招收、培养、进出站、交流合作、留用等工作;负责对各站的工作指导、监管、评估等。博联办主任由市政府联系秘书长兼任,博联办常务副主任由市人社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博联办副主任由市人社局、科技局、农业农村局、经信局、乡村振兴局、农科院等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兼任。从上述部门抽调人员组建工作专班,负责博联办的日常工作。

(二)共建单位

高校与设有工作站的企业通过联合培养博士后的方式协作。省外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部战区总医院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工作站)负责参与制定博联体规划,协调推动苏浙沪等省外单位参与博联体,组织博士后人才活动。省内安徽农业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应流集团为代表的我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负责参与制定博联体规划,协调推动省内

有关单位参与博联体,组织博士后人才活动。

(三)参建单位

各工作站围绕业务科研领域,与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人员,流动站共建单位优先与六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招收博士后的给予一定激励措施。工作站负责博士后人员日常管理,流动站负责提供学术支持。工作站和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人员应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保证质量、共同受益”的原则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权责及相关博士后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流动站应向工作站提供科研支持和专家指导,帮助工作站做好博士后项目研究,指导博士后科研攻关、科研成果考核等工作。各设站企业负责收集本企业相关产品技术需求,提供良好的科研和工作条件,大力支持博士后开展工作。

四、共建方式

采用“联合招收、联合培育、联合考核、联合使用”的共建机制,明确共建工作任务。成员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书,明确权利和义务,也可在共建协议中按需选择参与一项或多项共建任务。

(一)联合招收

1.成员单位每年初向博联办提出当年博士后招收计划,包括招收博士后的人数、科研项目、科研条件、薪酬待遇等。博联办汇总招收计划后向全国统一发布。

2.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组织博士后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论坛以及博士后引荐会等活动,搭建人才平台,吸引汇聚人才资源,推动博士后工作更好开展。

3.对意向招收人选,成员单位可报博联办,由博联办提请博联委组织学术审核。

4.对经博联委审核确认招收的博士后,成员单位可委托博联办办理进站手续。

(二)联合培育

5.博联办指导成员单位与博士后签订协议。提出博士后在站培养协议的制式文本,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工作目标、课题要求、在站工作期限、科学平台共享、产权成果归属、工资福利待遇、违约责任等内容。

6.博联办定期组织博士后人才活动,对接资源,提高创新能力。

7.博联办举办博士后创新成果大赛,成员单位发布攻关科研课题,博士后“揭榜挂帅”开展攻关,博联办可安排导师给予指导,博联体内企业家和导师参与评选,对优秀创新成果给予奖励。

(三)联合考核

8.博联办建立博士后人员的考核评估体系,制定对博士后人员的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激励考核等具体管理办法,委托博联委开展日常考核。

(四)联合使用

9.进站前,确定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合作的导师、科研平台、研究课题。

10.在站中,鼓励博士后借助成员单位资源申报项目和课题。

11.出站后,吸引并奖励优秀博士后留在六安市工作,博士后可在博联体发布的成员单位引才岗位中双向选择工作岗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定期沟通会商,形成工作合力。市直相关部门要细化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方案,市人社局负责博联体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对工作的调度、协调和评估;市发改委负责统筹产业规划;市财政局负责统筹资金,做好相关经费支持和保障;市农业农村局、经信局、科技局、乡村振兴局、农科院等部门负责产业项目的征集,发布项目需求和构建项目库,支持保障博联体成员单位开展产业科技项目攻关;市农科院负责落实办公场所,协调共享实验室资源。

(二)加强资金支持。加强人才专项资金的统筹使用,每年保证一定科研经费用于课题研究、科研活动、项目建设等支出。科研经费由市人社局负责管理,博联办负责审核。

(三)加强激励引导。根据市人才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关于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促进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六人社秘〔2022〕32号)规定,对我市新获批登记备案的博士后工作站给予建站资助。对博联体成员单位博士后开展的技术攻关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申报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对于博士后在站期间取得的专利、标准、新产品、论文等成果,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对博联体面向全国知名的高校(学科)招收的优秀博士后,优先支持申报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等国家级、省级项目。将博士后优先纳入我市人才政策支持范围,给予奖励资助、科研项目、学术交流、职称评价、子女上学、落户就医、配偶就业、人才公寓等重点支持。

(四)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博联体季度例会制度,由博联办召集,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参加,定期研究解决问题。市人社局每年开展博联体建设评估,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重点对招收情况、管理情况、科研情况、成果情况等方面进行评议,建立增补、退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总结博联体建设经验、挖掘典型成果,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博士后人才良好发展生态,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汇聚六安创新创业,助力乡村振兴。

标签:
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