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人社局发布时间:2023-07-13 11:29
字号:

李先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设立一站式青年创业服务窗口(中心)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建议办理情况

主办单位市人社局高度重视您关于设立青年创业服务窗口的建议,安排科室专人负责,广泛征求协办单位意见,认真学习您在建议中提出的“如何设立”“服务内容”“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精准措施,您的建议为各级人社部门现有的高层次人才暨吸引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窗口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宝贵指导,也为下一步高质量做好我市青年群体创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设立创业创新“一站式”服务窗口。为进一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激发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创造活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鼓励吸引大学生在我市创业创新,强化政策保障,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和氛围,2017年,市政府办印发《六安市吸引大学生创业创新实施办法》(六政办〔2017〕3号):“建立市、县区统一规范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在市、县区人才服务机构设立高层次人才暨吸引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窗口,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开辟绿色服务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将公共服务前移,在市区高校、乡镇(街道)设立公共人才服务站”。“一站式”窗口主要职能为:按照“一站式受理、一体化服务”的标准,通过集中服务项目,形成服务清单,一次性接件受理,高校毕业生可在窗口完成所需服务内容的受理。同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补贴申报、档案管理、职业咨询、岗前培训、求职登记、岗位推荐、创业辅导等综合化一体服务。

(二)我市青年群体就业创业成效显著。

1.开展护航行动,打造帮扶品牌。今年以来,为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创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方式,我市印发了《六安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护航·雏雁助飞”行动方案》,通过“就业护航·雏雁助飞”八大行动,梳理、优化和创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一是帮扶直联。摸排辖区内未就业毕业生177名,“一对一”直接联系,实现100%联系、100%帮扶,全部实现就业;二是政策直宣。发放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口袋书、宣传品、培训资料等2万余份;三是融企直训。培训20场,吸引605名毕业生参加,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00余人;四是技能直升。举办技能培训14场,培训416人;五是岗位直送。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86场,2103人达成就业意向,实现向毕业生送岗,向企业送才;六是自荐直播。网络自荐对接会8场,25万人在线观看,67名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七是创业直贷。为143名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贷款2572.5万元;八是服务直办。办理高等学校毕业生接收手续办理、就业登记等1792件。截至目前,全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任务9755人、就业帮扶率100%,帮扶就业率92.49%。

2.实施“鸿雁回归”,助力就业创业。设计开发集人力资源信息采集、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发布、“双招双引”政策宣传、企业和人才业务办理于一体的“鸿雁回归”就业创业综合平台,建立人力资源供给库、创新创业人才库、企业用工需求库、返乡创业政策库“四库”,搭建就业创业云服务平台、人才业务线上办理平台“两平台”,提供个人求职、企业招工、政策宣传、信息咨询等全方位就业创业服务,实现返岗劳动力与企业用工需求无缝对接。工程实施以来,常年在外务工人员中新增返乡人员达6.3万余人,返乡就业创业人员数量呈上升趋势,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亿元,扶持返乡创业主体4920个,带动就业1.53万人,“归雁经济”“创业经济”已渐成体系,反哺家乡正成为共识。“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作得到了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等媒体的刊登报道,也得到了省、市两级领导的批示肯定。

3.强化载体建设,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坚持政府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原则,盘活闲置厂房、撤并的中小学校舍等存量闲置资源,搭建一批就业创业平台,吸引在外就业人员返乡就业创业。打造一批公共创业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积极创建省级青年创业园。截至目前,全市已认定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23家【其中霍邱县1家、金寨县1家、霍山县4家、舒城县4家、金安区3家、裕安区6家、叶集区2家、市开发区2家】、省级青年创业园1家【市开发区】,现有入驻企业1122家,累计孵化出园341家企业,实现产值79.36亿元,带动就业2.2万人,服务“专精特新”等企业36家。

4.坚持创新驱动,加速人才集聚。一是组建博士后联合体。聚力服务产业发展,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创新联合体,采取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开展人才培养、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对接上海、南京、合肥等地。高校、科研院17所,征集博联体项目33个,制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梯队培养计划,将22家企业纳入培养范围。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家(国家级4家、省级16家),在站博士后29人,拥有实用新型、发明、著作权专利456项、成果185个。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