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3号建议办理情况的函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人社局发布时间:2022-10-07 16:30
字号:

高洁3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好在外乡贤“资金池”“人才库”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促进人才振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乡贤”更是实施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全市上下一直高度重视发挥在外乡贤“人才库”“资金池”的重要作用,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举措、深化协调联动,让返乡创业“乡贤”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让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引领六安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一、人才优势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

六安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和人口大市,全市现有130个乡镇、10个街道、144个城市社区、1811个行政村,截至202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83.6万人。

根据六安市党建引领“鸿雁回归”就业创业服务平台采集数据,截至目前,全市外出(市外)就业人员总数 99.52万人 。从年龄结构看,16岁-30岁23.93万人,占24%;31岁-50岁51万人,占51.2%;50岁以上24.62万人,占24.8%。从外出流向看,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流向为长三角及省内其他城市。从学历情况看,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5.59万人,占8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13.93万人,占14%。我市劳动者在市外省内转移就业达21.73万人,其中在合肥市就业为18.03人,占83%。与此同时我市劳动者在市域内就地就近就业近30万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像当初推进农村劳务输出一样,“引回一批能人,带富一方百姓”,千方百计地把一些外出精英“请回来”,引导他们返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通过不懈努力,全市已呈现出返乡创业人数和创办企业总数快速增长、投资项目和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投资额度和投资强度逐年增加,形成了“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喜人景象,返乡创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截至2021年底,全市先后创办各类经济实体达55754家,带动30多万人就业其中由返乡精英创办的企业占比达80%以上。

二、强化组织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一是党委统筹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下设5个振兴专项小组,其中人才振兴专项小组设在市人社局,负责统筹推进全市乡村人才振兴工作。

二是有专门机构承担人才工作。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组织协调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有关工作,承担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在外人才协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承担市重大人才专项的有关工作。承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具体工作;市人社局直属事业单位“六安市人才服务中心”,指导全市人才与智力交流的社会化服务等工作。这些人才工作机构、协会等在做好招贤宣传、政策扶持、激励作为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是建立健全乡贤干事创业工作机制。2019年全市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方案明确指出,要逐乡逐村建乡土人才台账,将品行声望高、带动能力强的乡贤纳入乡土人才库管理。强化村党组织对乡贤领导,引导乡贤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加大在乡贤中的党员发展力度。积极从乡贤队伍中选拔政治素质好,有意愿、有能力的优秀人才作为村“两委”人选。如全市共有1177人退役军人在基层村(社区)任职,其中有344人在村(社区)担任“兵支书”“兵委员”,他们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抗洪抢险以及日常业务工作中彰显了退役军人在基层治理中大有作为。

三、财政支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保证

一是财政全力支持保障。今年以来,市财政部门全力做好我市乡村人才振兴各项工作经费保障。市本级财政安排人才专项等相关经费2100万元,争取省级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等专项资金6656万元,主要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发放生活及住房补贴、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支出,切实发挥部门职能,落实资金保障支持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下达办学经费1.6亿元,争取专项债券资金9.8亿元,支持六安技师学院及二校区建设发展。

二是健全财政投入和管理机制。及时分配下达。市财政局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年初预算安排的项目资金,及时下达单位,督促加快执行,对涉及二次分配的资金,及时会同相关部门,报请市政府批准分配、下达开展动态监控。通过财政一体化系统,对资金指标下达、拨付等环节开展动态监控注重发挥效益。市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分析资金使用情况,切实发挥财政支持乡村人才振兴相关资金效益,真正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

四、优质平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助推剂

为进一步服务“乡贤”回乡创业,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返乡创业工程领导组,下发了《关于六安市返乡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将返乡创业列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建立返乡创业目标责任制。市人社局大力推进返乡创业园建设。先后帮扶指导了16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和1个青年创业园被批准为省级返乡创业园,入驻项目达到630个,实现年产值7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1.5万人以上,吸纳农民工就业超过4000人,累计为入园市场主体减免租金1822万元。市人社局还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作用,自2018年以来,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49亿元;积极举办六安市“赢在江淮”创业大赛,开展六安市“创业之星”评选活动,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活力。裕安区近年来把生产经营婚纱作为一项重要产业,分别在丁集镇和高新区投资新建了婚纱小镇和婚纱产业园。其中丁集婚纱产业园相继引进苏州蜜月新娘、天衣无缝、百合缘等大型婚纱企业,全镇现集聚婚纱生产企业600多家、婚纱电商店铺1000余家,在返乡人员带动下,有2.6万余人端上婚纱产业的“饭碗”,占到全镇人口半数以上,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市人社部门成功开发“鸿雁回归”平台建立了人力资源供给库、创新创业人才库、企业用工需求库、稳岗就业政策库“四库”,累计发布就业创业政策183条。平台上线以来,已精准采集、动态更新人力资源数据360万条,将六安籍在外创业9万人、技能型人才59万人、在外从事管理型人才3万人纳入平台重点跟踪服务范围,后期可根据意愿及时提供“双招双引”政策咨询和兑现、本地就业岗位推荐、创业政策扶持等“一站式”精细化服务。由于“雁归效应”的持续放大,推动了“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在全市“双招双引”落户的重大项目中,返乡创业类达四成以上。

五、创优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大业

我市千方百计创优环境、做优服务,努力做到回归有政策、创业有引导、发展有扶持,给出了“家乡和外乡一样有机会”的答案。出台的人才新政15条和系列创业创新政策,加大创业培训的力度,提高创担保贷款额度,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对在外返乡创业人才在立项、税收、土地使用以及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给予全力支持,大大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创业动能。

今年3月,六安屹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再次追加投资5亿元,并计划5年内在家乡上市。该公司是由舒城籍滕超博士率4位乡友返乡领创的,聚焦精密涂布材料的创新和产品开发,打破跨国公司在该技术领域的垄断,年销售额逾1亿元。裕安区90后小伙卢彭彭,也是在外创业有成受感召返乡的一员,其创办的安徽海瑞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通信产品、新能源光伏等行业的设备研发,吸纳就业140余人,带动脱贫劳动力就业30人,去年销售额6700余万元。

通过强化人才回归创业政策扶持,创优发展环境,营造安商、亲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我市越来越多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回馈桑梓,涌现出一批创业之星,带领众乡邻在乡村振兴大道上阔步前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在泥土里扎下根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发展产业,蹚出一条新路来,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挑战。从城市来到乡村打拼,同样面临角色的转换,需要适应从高楼大厦、灯火通明到田垄阡陌、鸟语虫鸣的环境变化不少农业及相关的创业项目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怎样打开局面、突破瓶颈、打造品牌等,都需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考量。就此而言,返乡创业绝非轻而易举就能成功。走好这条路,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更需要返乡创业群体敢闯敢拼、不懈奋斗,攻坚克难、勇毅前行。

返乡创业“乡贤”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广袤乡村回馈他们以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扎根田野、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在这场乡村与返乡创业“乡贤”“双向奔赴”中,青春之花必将在田间地头绚丽绽放,共同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图景。下一步,市人社部门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在用好用足“双创”政策的同时,不断加大对“乡贤”返乡创业的扶持力度,降低贴息贷款和其他扶持政策的申请门槛,提供更专业的技术指导和项目支持,积极组织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为广大“乡贤”创业提供更全方位的创业指导,助力我市乡村振兴大业。

 

办复类别:B

联系单位:六安市人社局就业科

联系电话:3376023

 

 

六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7月30日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