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六安市“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人社局发布时间:2022-04-28 11:50
字号:

六政办秘〔202258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六安市“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428    


六安市“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我市绿色振兴赶超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培植创新土壤、做优人才环境、释放人才活力,吸引和鼓励在外人才关爱家乡、反哺家乡,让更多人才返乡就业创业,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开发建设全市“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综合服务云平台(以下简称“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统一架构、统一数据、统一服务,全面精准掌握全市人力资源状况,定期发布人力资源供需分析,促进找工作与招人才有效对接。

(二)推动就业载体建设。每年创建省级返乡创业园区35个,积极申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各类创业园区建设,培育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打造八大特色农业产业,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载体。

(三)增强就业创业实效。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统筹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问题,年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全市每年组织招聘会600场以上,达成就业意向不少于1万人。援企稳岗扩就业,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的持久活力和强大动力。

二、工作内容

(一)实施“鸿雁回归”,搭建就业创业平台。

1.建立信息平台。开发建设集人力资源信息采集、企业岗位需求信息发布、“双招双引”政策宣传、企业和人才业务办理于一体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好“四库”(人力资源供给库、创新创业人才库、企业用工需求库、稳岗就业政策库),搭好“两平台”(就业创业云服务平台、人才业务线上办理平台),提供个人求职、企业招工、政策宣传、信息咨询等全方位就业创业服务。

2.开展信息采集。各地利用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结合本区域人口信息库(含外地常驻本地人口),对1665周岁的人力资源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分县区建立人力资源动态数据库,梳理汇总到全市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实时精准掌握区域人力资源现状、结构、流向,包括基本信息、就业情况、从业工种、返乡意愿等信息,提供精准就业创业服务。分级建立信息采集实名制帐户,加强采集工作的分类指导分级调度,确保信息质量和数据安全。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审核机制,确保数据完整真实有效。健全劳动力就业实名制动态更新的长效机制,常态化做好就业形势分析,实时掌握全市劳动力的就业状况和就业需求。

3.拓展信息运用。各地要充分运用就业创业服务平台采集的各项数据,打造“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架设“云端桥梁”,加快推进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运用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全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让求职者足不出户就能找到心仪工作,企业轻松自如就能招到满意人才。统筹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常态化开展“周三招工、周六招才”的“2+N”招聘活动,拓展就业服务的新空间,着力增强就业服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二)完善载体功能,凝聚就业创业合力。

4.加强供需匹配。充分运用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功能,建立信息交互机制,促成需求精准对接,科学调配劳动力资源,有效解决劳动力的供需匹配问题。全方位开展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调查,摸清全市企业的用工数、用工缺口、招聘需求等情况,通过人力资源供给库与企业用工需求库,为企业开展定制化的人才招引服务。打造“就业地图”特色服务功能,以社区三公里范围内的劳动者、小微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推广“三公里就业圈”,让求职者就近就地享受各种就业服务。建立县区之间的用工余缺调剂,推动本地企业之间的员工共享。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培育、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具有竞争力的省市级人力资源服务集团。

5.打造承载平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推深做实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138+N工程,大力实施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加大返乡创业园、青年创业园的建设力度,加快留学生创业园的规划建设,构建特色园、提升园、园中园等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相互接续的创业平台支持链条。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模式,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大企业与地方政府和高校共建等形式,盘活现有园区,挖掘设施潜力,提高利用效率,增强返乡入乡创业园服务功能。进一步擦亮创业品牌,用创业感召天下英才,用创业整合市场要素,用创业推动产业集聚。

6.落实创业扶持。启动创业安徽建设,加快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20212025年),着力打造“创业领航”“青年创业”“皖厨创业”等工程。选拔优秀团队和创业项目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中国创翼”“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开展各类六安主题元素的“双创”活动,挖掘培育优秀返乡创业项目,遴选表彰优秀创业之星。链接融入“安徽省创业服务云平台”,发放电子创业券,加大创业扶持资金的投入,扩大创业服务受益群体。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进园区、进校园,持续举办创业特训营等活动,全方位提升创业者综合素质。鼓励组建创业服务专家团,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人力资源企业、专业培训机构等到基层开展创业服务。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合作交流,探索成立区域公共创业服务联盟,持续增强创业基础力量和人才支撑。加大对初创实体的支持力度,鼓励返乡人士创办投资经济实体,多渠道实现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优化基金支持。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引导和推动各类创业要素良性互动。

(三)强化服务举措,营造务实高效环境。

7.畅通联络渠道。通过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搭建与在外六安籍人士的联络渠道。抓住重要节点在外人才返乡契机,在人流集中场所设立就业政策岗位宣传服务站,提供政策宣传、信息登记、就业指导及岗位推送等服务。开展“接您回家”“春风行动”系列活动,畅通劳动者求职就业、自主创业的信息渠道,营造建功立业在家乡的浓厚氛围。依托六安在外人才协会等商协会,做好与劳务输入地的供需对接,强化亲情纽带关系,有针对性的提供就业服务。举办不同形式的推介会、恳谈会、投资环境说明会,收集推送招引信息,发布人才政策,让在外人才更多了解家乡发展变化,提振广大在外人才回乡投资发展的信心。建立走访联络机制,与在外人才勤沟通、常走动,深入交流互动,积极帮助解决人才在家乡的困难和问题。

8.提升服务效能。简化优化就业创业审批流程,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成本,推进政策落地生效。各县区设立“鸿雁回归综合服务窗口”,为就业创业提供一站式、标准化服务,推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信息共享”服务机制,为返乡就业创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兑现、本地就业岗位推送、创业政策扶持等精细化服务。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参与开展公益性的就业创业服务。

(四)发挥头雁效应,增强品牌宣传实效。

9.打造特色品牌。围绕实施138+N工程,培育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打造八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N个特色农产品;围绕实施6969工程,申创6个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标准建设9个优势主导产业基地,科学规划6个绿色加工产业园,引进培育910亿级龙头企业。建立地域鲜明、行业领先、技能突出的领军特色劳务品牌,努力实现“一县一品”的目标,让“丁集婚纱”“六嫂家政”“叶集羊肉”等本地劳务品牌立得住、叫得响,扩大劳务品牌就业规模和产业容量。打造特色创业品牌,打造“皋创荟”创业品牌和创业Logo,着力培育创业文化,营造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推进“皖厨创业”工程,重点引导脱贫劳动者、农村转移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和民宿、农家乐等行业从业人员。免费参加皖厨培训,掌握皖厨技艺,成为皖厨师傅,建立小吃培育名录,梳理“大井拐包子”“泉水小龙虾”“蒿子粑粑”等地方名特小吃品种。助力皖厨人才培训,扶持发展工匠皖厨。分县区举办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返乡创业赛、退役军人赛、青年创意赛、皖厨创业赛等创新创业大赛,形成创新创业的持续热潮,为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强劲新动能。

10.鼓励人才回归。加强对在外创业人员的引导,宣传推介六安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机遇,变“走出去”为“引回来”,进一步推动人才回归、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智力回哺。在各类优秀人才评选表彰中,将回归人才作为重点表彰对象,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回乡创新创业人才的先进事迹,大力营造鼓励、支持人才回归的良好社会氛围。进一步完善出台支持回归人员创业创新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校企合作以及特聘专家制度,柔性回引高端智力,鼓励众多在外专家人才为家乡发展献智出力、牵线搭桥。聘请回归创业人员和在外有成人士为“双招双引”提供线索和支持,促成在外企业家或农民工返乡创业,并将“鸿雁回归”工程作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制订完善“人才新政”,落实住房安居、科研支持、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待遇保障,切实解决返乡人才的后顾之忧。

11.加强政治吸纳。抓好“领头雁” 典型引领,强化返乡优秀人才培养。深挖在外人才中涌现的各类优秀人才事迹,开展先进典型选树。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举办创业企业特训营、研修班、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等各类就业创业培训活动,定期组织优秀党员人才与非党员人才联谊交流,筑牢情感认同,铆足创业动力。将返乡致富带头人发展成党员,并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中坚力量进行培养。实施“能人进班子”计划,从返乡创业就业人员中择优选聘村两委班子成员,提升干事创业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党建引领。牢固树立党建统领全局的理念,擦亮“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品牌的政治底色,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实施,同步摸清在外创业就业的流动党员情况,将在外创业就业人员党建纳入基层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六安在外人才党支部,支持六安在外人才党支部与本地党组织建立党建联合体,实现“组织共建、党员联管、活动联办、人才联育”。

(二)强化组织领导。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的领导,分管副市长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负责统筹协调就业创业工程实施的各项日常工作,推动各责任单位出台配套政策,完善工作体系。明确市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定期进行专题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建立市级推动、县(区)领导、乡(镇)组织、村(社区)落实的工作机制,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各县区设立工作领导小组,适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问题。

(三)强化宣传培训。加快“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综合服务平台的宣传和推广运用,制定宣传方案,增强宣传实效,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编印《在外六安人返乡创业就业典型事例》,利用“2+N”常态化招聘会、创新创业大赛以及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各种途径,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定期开展业务培训,确保基层就业工作人员熟练使用平台功能。

(四)强化督查考核。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抓好任务推进,准确掌握工作进度,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市人社局会同市委督查考核办公室把任务推进落实纳入督查范围,定期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将“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纳入各地就业创业目标责任制考核。

 

附件:六安市党建引领“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作任务清单


附件:

六安市党建引领“鸿雁回归”就业

创业工作任务清单

序号

主要内容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完成时限

1

建立信息平台。设计开发“鸿雁回归”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平台,提供个人求职、企业招工、政策宣传、信息咨询等全方位就业创业服务。

市人社局

各县区

人社局

2022430日前

2

开展信息采集。运用“鸿雁回归”就业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对人力资源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审核机制,确保数据质量。

市人社局

各县区人社局、各乡镇、村

2022430日前

3

丰富功能运用。充分运用“鸿雁回归”就业创业工程综合服务平台采集的各项数据和各种功能,拓宽人力资源信息渠道,实现全市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最大化。

市人社局

各县区人社局、各乡镇、村

持续推进,2022年取得实际效果

4

加强供需匹配。开展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调查,搭建信息交互平台,开通“就业地图”特色服务功能。建立县区间用工调剂机制,探索“共享员工”模式等。

市人社局

各县区人社局、各乡镇、村

持续推进,2022年取得实际效果

5

打造承载平台。加大返乡创业园、青年创业园以及特色农业产化化园区的建设力度,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相互接续的创业平台支持链条,为返乡人才创办实体提供载体支持。

市人社局

各县区

人社局

持续推进,2022年取得实际效果

6

落实创业扶持。加快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20212025年),着力打造“创业领航”“青年创业”“皖厨创业”等工程,深入开展各类“双创”活动。

市人社局

各县区

人社局

持续推进,2022年取得实际效果

7

畅通联络渠道。搭建与在外六安籍就业创业人员的交流渠道,依托六安在外人才协会、党建联系点、劳务工作站、农民工服务站等,加强联系联络。

市人社局

各县区

人社局

持续推进,2022年取得实际效果

8

提升服务效能。简化优化审批流程,设立“鸿雁回归·就业创业综合服务窗口”,为创业就业提供一站式、标准化服务。

市人社局

各县区

人社局

2022531日前

9

打造特色品牌。创建特色农业品牌、特色劳务品牌和特色创业品牌,努力实现“一县一品”,培育建设省市级劳务品牌,促进劳务品牌与产业融合。

市人社局

各县区人社局、乡镇

持续推进,2022年取得实际效果

10

鼓励人才回归。加速人才、智力、资本的注入和回归,变“走出去”为“引回来”带动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市人社局

各县区人社局、乡镇

持续推进,2022年取得实际效果

11

加强政治吸纳。鼓励将返乡致富带头人发展成党员,并作为村级后备干部中坚力量进行培养。实施“能人进班子”计划,从返乡就业创业人员中择优选聘进村两委班子。

各县区委组织部

各县区人社局,各乡镇、村

持续推进,2022年取得实际效果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我要问”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